(1)全球海洋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强国纷纷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确定为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已全方位规划和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开发海洋资源和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和保障。从全球范围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包括欧美和日本。其优势在于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设备配套,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具备超强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主宰海洋工程总包。 第二阵营包括韩国和新加坡。其优势在于总装制造,占据产业价值链的中端,具备超强的建造和改装能力,在高端海洋油气装备模块建造、总装、安装调试方面占有主导地位。 第三阵营包括中国、阿联酋、巴西、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位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低端,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制造为主,从事浅水装备的建造、改装和修理等。 目前,世界海洋工程主要装备及其配套设备与系统的研发和设计以美国、欧洲为核心,制造以新加坡和韩国为主,基本形成了“由欧美少数著名的设计企业及其企业配套集成,由亚洲少数国家建造载体与组装总成”,即“欧美设计,亚洲制造”的总体格局。 (2)中国海洋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低迷的情况下,欧美制造强国开始逐渐退出海工制造装备市场,我国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目前已经占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份额接近50%。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正逐渐由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向海工装备制造强国转变,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业经济效益贡献巨大力量。 船舶工业是具有军民结合特征的国家基础产业,既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水运交通、能源运输、海洋开发等行业的装备产业,具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等特点,并在扩大产品出口、促进世界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0%,较2021年分别增长0.1、1.4和1.4个百分点,以修正总吨计占43.5%、49.8%和42.8%,同样保持全球领先。我国骨干船企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分别有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2.9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70.0%。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企业已自主建造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工程产品。海洋工程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表现优异,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格局发生新变化。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具有较强建造能力的大型船厂,能建造高端、全套、复杂和大型海洋工程产品;同时,有100多家具备海洋工程船和产品建造能力的船厂。在全球海洋工程支持船市场上,我国船厂开始逐步向高端市场发展,不断提升行业价值链,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形成了东部沿海多个海洋工程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拥有了较为完备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业。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以良好的基础设施、突出的成本优势、快速的技术进步、攀升的市场地位,做好了产业全面升级的前期准备,具备了承接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移的条件。 (3)珲春市海洋装备市场预测 随着国家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吉林省与浙江省宁波市对口协作的积极开展,珲春市全力加快推进珲春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城市及示范区建设。珲春是我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桥头堡,“一带一路”与冰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的交汇点,也是我国与东北亚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的最佳结合点。珲春依托毗邻国家丰富的海产、能源、木材、劳动力等资源,发展千亿级电子加工和五百亿级能源化工、培育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珲春市以申报海洋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倾力将珲春市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努力坚持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带动能力强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