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牛肉消费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经济消费水平持续上升,人们对于肉类消费结构逐步开始改善,牛肉的总体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为肉牛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作为中高档肉类消费产品,牛肉以低脂、低胆固醇等营养功能正快速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力地位。牛肉蛋白质含量高,同猪肉相比脂肪含量低,与鸡肉相比胆固醇更低,因口感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而广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属于高端动物蛋白品种。在疫情的背景下,牛肉的消费替代功能和营养价值功效逐渐显现。 我国牛肉需求稳步上升,2016年到2021年人均牛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7.5%,已达到6.58公斤(国际标准为8公斤)。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基本持续保持上升态势,2020年达6千克/人,2021年已经达到6.58千克/人,我国正在进入“牛肉时代”。预计到2025年,人均牛肉消费量将达到8.6公斤,复合年增长率为6.4%,我国牛肉消费量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2)我国的牛肉供给呈上升趋势,但与需求仍存在缺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牛肉产量整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在供给方面,中国牛肉产量从2016年的620万吨稳步增长到2021年的7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5%。在政府政策和下游消费者强劲需求的推动下,领先的肉牛养殖公司大力扩大规模,预计到2026年,中国牛肉产量预计将增至830万吨,较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 图表2 2016年-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规模:万吨)
对比需求的火热,牛肉供应则出现缺口,国内产量还无法满足持续走高的消费需求,预计2026年缺口将达到约350万吨,但预测期内供需之间的年增长率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3)我国牛肉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国产替代正当时 从进口情况上看,我国牛肉进口量及金额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牛肉进口数量只有70万吨,2021年全年我国牛肉进口数量为233万吨,同比增长9.9%;实现进口金额124.89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和进口相比,我国牛肉出口数量较低且增速缓慢,2017年出口数量为30.65万吨,2021年我国牛肉出口数量也仅有124.89万吨。我国牛肉进口明显大于出口数量。综上,我国牛肉供需缺口较大,牛肉的国产替代正当时。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很好地提高牛肉高质量产量,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图表3 2017年-2021年我国牛肉进出口(规模:万吨)
(4)我国肉牛养殖量逐年上涨,肉牛品种改良空间大 ①肉牛存栏量 近年来,由于肉牛需求不断增加,肉牛养殖业也在逐步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虽然比2020年有了显著增长,但距离达到满足我国牛肉需求的数量还相差甚远。 图表4 2017-2021中国牛存栏量(规模:万头)
②肉牛出栏量 从出栏量看,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2021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4,707万头,较2020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 图表5 2017年-2021年中国牛出栏量(规模:万头)
以当年牛肉产量和肉牛出栏数推算,2021年中国肉牛平均胴体重仅为144公斤/头,而同年美国、澳大利亚分别为370公斤/头、299公斤/头,差距之大可见一斑,中国的肉牛品种品质较差。本项目可发展优质育种,改善我国种牛品质,顺应行业需求。 ③中国种牛育种品质差,未来改良空间大 中国肉牛体型小、出肉率低,核心的原因就是肉牛品种培育落后。由于种牛育种基础薄弱和投入不足,种牛业一直处于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现我国有地方牛品种97个,培育品种12个;已经开展种公牛培育且通过推广牛冷冻精液进行群体改良的品种35个,具有国家级核心群的品种仅26个。中国市场中的专用型肉牛品种只是初具雏形,改良比例不足30%,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育肥周期、屠宰率、出肉率、日增重等多项指标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牛的生育周期过长,从母牛受精到生育整个周期长达四到五年,过去10年中,牛肉价格上涨了几倍,但母牛存栏也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母牛提前淘汰甚至直接以育肥牛出栏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要补上育种的短板,实现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自上而下的肉牛品种改良。 综上,中国肉牛产业长期处于供不足需的现状,肉牛产业的投资机会一直存在,尤其是在育种环节。本项目可以顺势发展种牛育种,未来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