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登陆用户:()
  您好, 欢迎登陆!
  单位名称:
   
通化市白鸡峰森林度假区项目

项目名称 通化市白鸡峰森林度假区项目
项目状态 正在招商
所属行业 新旅游
所属地区 通化市,东昌区
项目总投资(万元) 100000.00
合作方式 合资,独资,其它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谈
建设地点 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项目单位 通化市东昌区商务局
联系单位 通化市东昌区商务局
通讯地址 通化市东昌区江畅路269号
邮政编码
联系人 宋吉成
联系电话 0435-3389888
传真号码
电子邮箱
网址
申报单位 通化市商务局
项目概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合作计划书
产品简介

森林旅游是指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

本项目改造后的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是集生态观光、森林探险、登山健身、康体养生等功能为一体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配套休闲度假场所。

市场前景

1)森林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目前,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林草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森林旅游行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游憩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最终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程度。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人的野趣及其独到的保健功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森林旅游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是森林旅游起步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森林旅游在美国就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森林旅游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正当其时。森林旅游是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更是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进森林、体验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对体验、养生、运动、文化、教育等有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要求,森林旅游已经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让当地百姓走上了发展森林旅游的致富路。

发展森林旅游,是近年来林草部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自然生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巩固林业改革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2021年,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林草专类园、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区域共接待游客超20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1.5%,生态旅游游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游客量的约70%。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业没有消极懈怠,而是贴近市场和公众寻求突破。回顾2021年,国家公园、森林步道、冰雪旅游等八大关键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些简单词语的背后是生态旅游业变革发展、化“危”为“机”、全力构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巨大努力。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在这个“寒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目前,我国共有太行山、秦岭、大兴安岭等12条国家森林步道,沿线途经20个省份,总里程约2.2万公里。

2021年,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方式出圈。以户外运动体验为主,兴趣圈层明显的主题游,在旅游圈逐渐脱颖而出。体育旅游类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八成,最受用户喜爱的徒步登山游,2021年订单量相比2019年增长150%。

数据显示,2021年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8倍。在精致露营产品的游客中,“80后”“90后”为主力,各占40%,露营以享受自然慢生活的特点还“圈粉”了不少亲子家庭游客,亲子露营的比重高达60%。目前,我国露营地建设如火如荼,多以自然生态、健康活力的营地生活方式为主打,开展一些森林星空露营、森林动漫露营、森林康养体验、亲子自然教育等特色的主题露营活动。

2)森林旅游市场前景

林业系统肩负着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在众多林业产业中,森林生态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森林旅游的开发能大大推动林业发展。同时,对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小,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还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将是林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较大比例。森林旅游是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标准,充分体现了森林景色的丰富性,我国各地都建立了森林旅游公园,森林公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项目。

森林旅游业作为一项绿色的产业,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长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时尚。旅游参观者通过对森林的审美知识性和亲身体验感,满足人们走向森林的美好愿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为我国森林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给我国森林旅游带来新的机遇。

我国幅员辽阔,森林面积达15890多公顷,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五,物种资源丰富,景观多姿多彩。又因为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风绝尘、降解噪声、净化水质、调节气温等功能,所以对人体十分有益。可见,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作为生态旅游中的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而又不消耗资源的绿色产业,是最佳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结合点和载体,是生态经济型林业。兴办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和深化改革,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分析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2月,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林草产业发展的12个重点领域,分别是经济林、木材加工、生态旅游、国家储备林工程、种苗花卉、竹产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草中药材、林业生物质能源、草产业、沙产业等。到2025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达6.5亿亩,各类经济林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25亿人次,国家森林步道总里程超3.5万公里;培育和改造国家储备林3000万亩以上,达到培育年限后,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内年均蓄积量净增达2000万立方米以上,年均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蓄积量净增8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6亿人次。

202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中提出,推进与森林康养融合。围绕特色林业资源,打造乡村森林休闲游憩、乡村研学、乡村康养系列产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森林康养基地、自驾车及房车露营基地。推进与生态旅游融合。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擦亮查干湖、嫩江湾等“金字招牌”,打造渔乡人家、民俗博物馆、农耕体验系列产品,彰显乡村生态内涵和绿色韵味。推进与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加强优势旅游资源和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在乡村开辟中医药旅游、养老、康养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打造一批以中医药健康和养生宜居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2)资源优势

东昌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佟佳江穿城而过,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相融,山水相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是我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全区森林覆盖率73.1%,素有“绿色立体宝库”之称,是我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药物资源达到1100多种,天然绿色食品资源190多种,被誉为“中国中药之乡”“葡萄酒之乡”“松花砚之乡”,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3)产业优势

东昌区是通往长白山、集安、辉南等重点生态、文化、边境旅游区的重要中转站,全域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列入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特别是东昌区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高山滑雪场,曾举办全国第一次高山滑雪比赛,诞生了第一个全国滑雪冠军,素有“中国滑雪之乡”的美誉。目前,通化市东昌区区域现有国A级景区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拥有吉林省乡村旅游星级单位3星级1家、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区境内共有文物遗址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处。同时,具有完整的配套设施,拥有远郊公交线路5条,连接各景点、观景台30余处。

4)区位优势

东昌区位独特,开放空间巨大。东昌地处东北亚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心地带,是我国最东端推进“一带一路”、实现陆海互联的重要纽带。随着通化港、通化机场的建成运营,集双、鹤大、通梅高速的全线贯通和通沈高铁的规划实施,东昌将形成“1小时域内”“2小时省会”“3小时出海”的快速通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东部“进关出海、连接腹地、通达国际”的区域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集散地和连接内地与沿海、沿边的开放前沿。

产品方案及规模
建设内容

白鸡峰森林度假区整体占地面积为1067公顷,本项目规划其中100亩面积用来建设,拟建建筑面积55000㎡。开发建设公园各类景观项目,主要建设中医药康养馆、中草药种植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影视基地、白色野雪运动基地、白色天石休闲度假基地等。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000万元。


资金筹措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4000万元,利润18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税后,含建设期1.5年),投资利润率17.4%。


社会评价

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能为东昌区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收,促进区域就业,保障当地居民安居乐业,推动通化市及周边县市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行业及周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推动规模化发展,增加国家、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版权所有:吉林省商务厅
   浏览器建议使用IE7及以上版本
备案号:吉0052428222号   技术支持: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